一位老太太每天去菜市場買菜買水果。一天早晨,她提著籃子,來到菜市場。遇到第一個賣水果的,水果攤販問:你要不要買一些水果?老太太說你有什麼水果?小販說我這裡有李子、桃子、蘋果、香蕉,你要買哪種呢?老太太說我正要買李子。小販趕忙介紹說我這個李子,又紅又甜又大,特好吃。老太太仔細一看,果然如此。但老太太卻搖搖頭,沒有買,走了。
老太太繼續在菜市場轉。遇到第二個水果攤販。這個小販也像第一個一樣,問老太太想買什麼水果?老太太說買李子。小販接著問,我這裡有很多李子,有大的,有小的,有酸的,有甜的,你要什麼樣的呢?老太太說要買酸李子,小販說我這堆李子特別酸,你嘗嘗?老太太一咬,果然很酸,滿口的酸水。老太太受不了了,但越酸越高興,馬上買了一斤李子。
但老太太沒有回家,繼續在市場轉。遇到第三個水果攤販,攤販同樣問老太太買什麼?(探尋基本需求)老太太說買李子。小販接著問你買什麼李子,老太太說要買酸李子。但他很好奇,又接著問,別人都買又甜又大的李子,你為什麼要買酸李子?(通過縱深提問挖掘需求)老太太說,我兒媳婦懷孕了,想吃酸的。小販馬上說,老太太,你對兒媳婦真好!兒媳婦想吃酸的,就說明她想給你生個孫子,所以你要天天給她買酸李子吃,說不定真給你生個大胖小子!老太太聽了很高興。
小販又問,那你知道不知道孕婦最需要什麼樣的營養?(激發出客戶需求)老太太不懂,說不知道。小販說,其實孕婦最需要的是維生素,因為她需要供給這個胎兒維生素。所以光吃酸的還不夠,還要多補充維生素。他接著問那你知不知道什麼水果含有最豐富的維生素?(引導客戶解決問題)老太太還是不知道。小販說,水果之中,獼猴桃含維生素最豐富,所以你要是經常給兒媳婦買獼猴桃才行!這樣的話,你確保你兒媳婦生出一個漂亮健康的寶寶。老太太一聽很高興啊,馬上買了一斤獼猴桃。當老太太要離開的時候,小販說我天天在這裡擺攤,每天進的水果都是最新鮮的,下次來就到我這裡來買,還能給你優惠。從此以後,這個老太太每天在他這裡買水果。
在這個故事中,我們可以看到:第一個小販急於推銷自己的產品,根本沒有探尋顧客的需求,自認為自己的產品多而全,結果什麼也沒有賣出去。
第二個小販有兩個地方比第一個小販聰明,一是他第一個問題問得比第一個小販高明,是促成式提問;二是當他探尋出客戶的基本需求後,並沒有馬上推薦商品,而是進一步縱深挖掘客戶需求。當明確了客戶的需求後,他推薦了對老太太有利的商品,很自然地取得了成功。
第三個小販是一個銷售專家。他的銷售過程非常專業,他首先探尋出客戶深層次需求,然後再激發客戶解決需求的欲望,最後推薦合適的商品滿足客戶需求。他的銷售過程主要分了六步:
第一步:探尋客戶基本需求;
第二步:通過縱深提問挖掘需求背後的原因
第三步:激發客戶需求
第四步:引導客戶解決問題
第五步:拋出解決方案
第六步:成交之後與客戶建立感情關係,維護客戶的信任度。
看完了這個案例,你感受到了銷售過程中的話術技巧了嗎?當一個客戶走到你的攤位前,你應該問什麼呢? 是問“你想要什麼?”,還是問:“有什麼可以幫您?” 還是問:“您紅光滿面,一定會有什麼喜事,有什麼可以幫您?”當顧客問你:“某某產品多錢?” 你回答什麼好呢?直接告訴他價錢?那是笨蛋行為。你應該再問他“你買回去做什麼用途呢?我們這裡有好幾種產品,有不同的用途。繼續探導客戶的內在需求。
當他告訴你他的需求後,你現在要賣給他東西了嗎?不,不是的。現在你要給他一整個解決方案。你要告訴他,要解決這個需求,需要更完整的東西,需要一整套的產品。就像要煮好一道菜,單單味精是不夠的。這樣,你就可以提高你的顧客的單次購買的量,同時,可以樹立你權威的形象。
當顧客購買完後,是不是一句謝謝就結束了?不,不是的。
顧客成交後,他是非常信任你的。此時,把你產品的賣點告訴他,他非常樂意接受,而且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!你要告訴他:我的產品是最新鮮的,最有營養價值的,同時能說出產品對客戶的有利價值。